/  /  / / 富貴人家用禮儀教育子女,貧窮人家用打罵教育子女 古代經典對聯、經典哲理對偶句是古代文化生活不可分離的一部分,和賦詩言志一樣從文學意義和生活意義上都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。另外,古時皇帝坐朝聽政,必設儀仗,百官當廷言事,無所隱秘,當廷奏事。下面選取經典哲理對偶句,學之必有用。 /(一/)三言對: 1、言必行,行必果。——《孔子》 2、滿招損,謙愛益。——《尚書》 /(二)四言對: / / / /  1、至樂無樂,至譽無譽。——《莊子》 / / / /  2、品酒看糧,品史看人。 / / / /  3、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。——孫武 / / / /  4、必死則生,幸生則死。——吳起 / / / /  5、山峭者崩,澤滿者溢。——賈誼 / / / /  6、居必擇鄰,交必擇友。——中國諺語 / / / /  7、福不虛至,禍不易來。——陶淵明 / / / /  8、經師易求,人師難得。——《北周書*盧誕傳》 / / / /  9、自知者英,自勝者雄。——【隋】王通 / / / /  10、智以險昌,愚以險亡。——白居易 / / / /  11、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——蘇軾 / / / /  12、物極則反,器滿則傾。——【唐】蘇安恒 / / / /  13、不勤于始,將悔于終。——【唐】吳兢 / / / /  14、河長多灘,路長多彎。——中國諺語 / / / /  15、花不常好,月不常圓。——于謙 / / / /  16、逢林莫入,窮寇莫追。——《孫子兵法》 / / / /  17、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 / / / /  18、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。——《記商君列傳》 / / / /  19、積愛成福,積怨成禍。——【漢】劉安 / / / /  20、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——諸葛亮 / / / /  21、居豐行儉,在富能貧。——【晉】陳玄/ /  / / / /  22、小勝在智,大勝在德。——智者 / / / /  23、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——【晉】傅玄《太子少傅箴》 / / /  (三)五言對: / / / /  1、物格無止境,理運常有時。——北大校訓 / / / /  2、歲月雖有憾,激情卻無敵。 / / / /  3、無私則無畏,無欲則至剛。 / / / /  4、見之于未萌,防之于未發。 / / / /  5、魚爛緣吞餌,蛾焦為撲燈。 / / / /  6、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 ——佛語 / / / /  7、投之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 ——《詩經》 / / / /  8、邦有道則智、邦無道則愚。——孔子 / / / /  9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——孔子《論語》 / / / /  10、寧向直中取,不向曲中求。——中國諺語 / / / /  11、衰為盛之終,盛為衰之始。——【南朝】張觸 / / / /  12、寧可為野馬,不可為疲驢。——袁枚 / / / /  13、舟大者任重,馬駿者遠馳。 / / / /  14、拱木不生危,松柏不生埤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八》 / / / /  15、時時聞鳥語,處處是泉聲。——白居易《遺愛寺》 / / / /  16、聲和則響清,形正則影直。——傅玄《太子少傅箴》 / / / /  (四)六言對: / / / /  1、古之學者為己,今立學者為人。 / / / /  2、智者順時而謀,愚者逆理而動。——【漢】朱浮 / / / /  3、水至清而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——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 / / / /  4、律己宜帶秋風,處事宜帶春風。——【清】張潮 / / / /  5、責人之心責己,恕己之心恕人。——中國民諺 / / / /  6、器大者聲必宏,志高者意必遠。——【宋】范開 / / / /  7、寧可正而不足,不可邪而有余。——中國諺語 / / / /  8、他得志笑閑人,他失腳閑人笑。——張可久《和馬致遠先輩韻》(其四) / / / /  9、鴉有反哺之義,羊有跪乳之恩。 / / / /  10、常思貪欲之害,常有律己之心。 / / / /  11、才以用而日生,思以引而不竭。——王夫之 / / / /  12、人有逆天之時,天無絕人之路。——馮夢龍 / / / /  13、性格左右命運,氣度影響格局。 / / / /  14、學高作我師表,身正為我垂范。 / / /  (五)七言對: / / / /  1、胸藏萬匯憑吞吐,筆有千鈞任翕張。——郭沫若題茅盾書齋聯 / / / /  2、腹有詩書氣自華,才到高處重也輕。 / / / /  3、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 / / / /  4、一時之強弱在力,千古之勝負在理。——馮夢龍 / / / /  5、語人之短不曰直,濟人之惡不曰義。——林逋 / / / /  6、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——莊周 / / / /  7、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——孫武 / / / /  8、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圓而行欲方。——【漢】劉安 / / / /  9、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。——【唐】劉希夷 /  / / / 10、涉淺水者得魚蝦,涉深水者得蛟龍。——中國諺語 / / /  / 11、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與人語無二三。——方岳《別子才司令》 / / / /  12、寵辱易生分別想,是非政可鶻侖吞。——方岳《次韻汪宰見寄》 / / / /  13、路攀分寸不可上,失勢一落千丈強。——韓愈 / / / /  14、生死已從前世定,是非留與后人傳。——宇文虛中《已酉歲書懷》 / / / /  15、惟大英雄能本色,是真名士自風流。——【明】洪應明《菜根譚》 / / / /  16、登山則情滿于山,觀海則情溢于海。——古語 / / / /  17、正其誼不謀其利,明其道不計其功。 / / / /  18、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將無時想有時。——張居正 / / / /  19、春花不紅不如草,少年不美不如老。——袁枚 / / / /  20、一枝竹管安天下,錦繡心機卷里藏。 / / / /  21、功者難成而易敗,時者難得而易失。 / / / /  22、寓觀念于談笑間,蘊哲理于詼諧中。——評余世維講座 / / / /  23、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做不成。——荀況 / / / /  24、德勝才,謂之君子;才勝德,謂之小人。——司馬光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元朝末年群雄混戰一、時代背景 元朝末年,元廷廟堂之內,主昏臣庸,政治腐敗;廟堂之外,災荒連年,瘟疫四起。在這種背景下,原就貧苦到了極致的農民被逼到了生死線上,于是他們不得不拋棄鋤頭拿起刀槍,為自己去拼一條活路。在眾多反抗元朝統治的農民起義軍中,紅巾軍是聲勢最大的一個。而農民出身的朱元璋,正是在參加紅巾軍起義后,逐漸成長成一位鐵腕的亂世梟雄。二、戰爭爆發的原因 朱元璋崛起后,接連取得了對元朝軍隊的軍事勝利,然而當他的先鋒徐達與湯和領軍打到鎮江時,意外卻發生了。事情是這樣的,已經投降徐達的土匪頭目陳保二臨時反水,不但轉而投降了張士誠,還抓了朱元璋的兩名守將。史載,保二心變,竟誘執詹,李二守將,奔投張士誠。朱元璋派使者前去索要兩名守將,結果不但使者被扣,張士誠還主動發起挑釁,派兵攻打已被徐達占領的鎮江。張士誠的兵馬到達鎮江后,被徐達一戰擊退,打不下鎮江的張士誠又轉而去偷襲宜興。由于張士誠來得太突然,宜興守將未做防備,所以城破人亡。明朝神機營三、戰爭的第一階段 朱元璋知道戰爭已經不可避免,所以立即作出決策,他派徐達主動去占領常州,對張士誠展開反擊。反擊的過程并不艱難,徐達到了常州城下后,一邊圍城一邊攻城。張士誠得知消息后,也立即派軍前來救援。張士誠的援軍趕到后,徐達以弱兵在前引敵軍來攻。當敵人發起攻擊后,徐達軍立即后撤,退了十幾里之后敵人掉入包圍圈。徐達下令左、右兩翼的騎兵夾擊敵軍,敵軍潰散,敵將被擒,徐達取得大勝。戰敗后的張士誠以詐降來拖延時間,朱元璋得知真相后大怒,于是再次派兵攻打張士誠。第一路,耿炳文率軍攻打長興,取得大勝。第二路,徐達繼續攻打常州(上文中徐達只是擊敗了援軍,并未攻下常州城)。徐達派遣軍隊截斷了常州城外所有的糧道,并數次擊退了城內軍隊的突襲。最后,常州城守將因為彈盡糧絕,不得不棄城逃走,徐達成功占領常州城。以上是朱元璋和張士誠交手的第一階段。在此之后,朱元璋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與陳友諒的較量之上。四、戰爭的第二階段 在與陳友諒開戰前,朱元璋對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個對手有一番精彩的評價。朱元璋說,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,志驕的人好惹事,所以如果我們先去攻擊張士誠,陳友諒必然會偷襲我們。朱元璋畫像而張士誠的特點是量小,量小的人喜歡自保不愛惹事,如果我們先攻擊陳友亮,張士誠一定不敢有什么大的作為。果不其然,一直到朱元璋滅亡陳友諒后,張士誠對朱元璋始終沒有什么大的軍事行動。對于張士誠而言,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后,他的末日也就來要來臨了。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后,立即派徐達、常遇春率軍二十萬討伐張士誠。而在正式開戰之前,朱元璋又發表了一番精彩的戰略評論。朱元璋說,平江是張士誠的老巢,但在這個老巢的兩邊還有兩股勢力,與它互相支持。所以我們如果先取平江,則很有可能被兩面夾擊。但如果我們先取平江的左右兩翼,然后再夾擊平江,這樣才容易取勝。朱元璋的計劃進行得很順利,張士誠左右兩翼的勢力被很輕松地就拿下了,接下來就是張士誠本人了。徐達、常遇春率軍一路勢如破竹,打到了湖州城下。得知消息后的張士誠,連忙派軍六萬前來支援。徐達和常遇春商定了作戰計劃,由徐達繼續派兵攻城,而常遇春則率軍十萬去截擊敵軍。常遇春與張士誠派的援軍相遇后,先是互相對峙,但后來由于常遇春偷襲了對手的糧道,于是雙方矛盾爆發,一場大戰開始。大明鐵騎沖鋒雙方交手后,先是常遇春處于劣勢,陣型差點都被打亂。后來常遇春手下大將薛顯,趁機放火焚燒了張士誠援軍的戰船,敵軍頓時大亂,狼狽逃走。再后來,張士誠援軍一看大勢已去,便趁勢投降了徐達和常遇春。援軍已經投降,湖州守將見再無希望,于是便也投降了徐達。徐達、常遇春攻陷湖州城不久后,很快便率軍攻到了張士誠的首府平江。平江城池堅固,守城軍隊也大多悍勇無比,這是一塊硬骨頭。徐達派兵打了幾個月,也不見有什么實質性的效果。守在城內的張士誠不甘心就這樣坐以待斃,于是他率軍隊夜襲常遇春的大營。結果計劃已經提前被常遇春得知,早已做好準備的常遇春大敗張士誠。張士誠無奈,只好狼狽地逃回城里,這下他就只剩茍延殘喘了。就在張士誠萬念俱灰之際,有人勸他投降,投降后即便做不成一方諸侯,做個土財主應該是沒問題的。張士誠痛定思痛之后,決定拒絕投降,準備頑抗到底。身陷重圍的將軍后來張士誠的處境越來越差,徐達率兵攻入了平江城內,張士誠左右的士兵都已逃散。張士誠想要上吊自殺,結果卻被徐達手下的將軍救了下來,然后被押往應天去見朱元璋。到了應天后,朱元璋并沒有為難張士誠,反而派人勸他歸降,張士誠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,最后還是找機會懸梁自盡了。至此,張士誠這位元朝末年的一代梟雄,就此落幕了。文史君說 張士誠為什么會失敗呢?這與他的性格有關。陳保二不過是個小角色,為了他真的至于和作為一方諸侯的朱元璋翻臉開戰嗎?張士誠在鎮江已經被徐達擊敗,本來他應該吸取教訓,結果又去攻擊了宜興。當時農民起義軍最大的敵人依然是元朝政府,為了鎮江和宜興這兩塊彈丸之地,和同為農民起義軍的朱元璋開戰,真的值得嗎?所以從以上兩件事可以得出,張士誠是一個為小事而不計代價的人。而在他與朱元璋的交手過程中可見,正是由于他的不計代價,最后付出了自己承受不了的代價。明軍出行圖而朱元璋又為什么會成功呢?這與他善于進行戰略推演有關。朱元璋決策時的特點就是,并不是根據當下的局勢去制定作戰計劃,而是將當下的局勢進行推演,從而決策出最好的戰略。比如,他預料出如果先攻打陳友諒,張士誠必然不敢有大動作。而如果先攻打張士誠,陳友諒必然會偷襲自己,所以最后決策是先攻打陳友諒。最后總結,張士誠遇小事而不計代價,這是典型的不理智。而朱元璋先推演全局趨勢,在制定作戰計劃,這是謀定而后動,是理智。所以朱元璋對張士誠的勝利,本質上是理智對不理智的勝利。參考文獻蔡東藩:《明史通俗演義》研究出版社2016年版。《明史》,中華書局1974年版。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 一直警醒自己,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一項核心競爭力。2. 無論生活多么不易,多么糟糕,都不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。有時僅僅一次借口,就會增加潛意識里的惰性。你要知道,有舍才有得,為了長久的快樂,就要舍棄掉短暫的快樂。3.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,不要想著討好任何人,最應該討好的是自己。4. 下定決心比任何事情都重要,不然沒人能幫得了你,因為不管多么有效的方法,你自己沒有決心去改變,說啥都沒用,這些方法只能在你的收藏夾里吃灰。5. 很多堅持學習的人,他們不是靠著超出常人的自律和各種雞湯讓自己堅持下去,他們靠的是主觀培養的習慣,因為我們95/%的行為,都是出于某種需求或緊急情況下的應激反應。因此,放下手機,開始培養習慣才是硬道理。6. 勤奮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如果追求速成,就是異想天開。你越努力、越認真生活,生活就會變得越美麗。如果一直保持奮斗,你的人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關注 ID:wenmizd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/台灣TS標章/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

yll72yy4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